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牙齿问题。想要带孩子矫正,又不清楚什么时候做牙齿矫正合适,关于这个问题,就让小佳来告诉您。
3岁+:乳牙过早缺失
常见的有3种情况,一是乳牙龋坏的太彻底,基本坏没了。
二是孩子摔倒或咬到硬物等发生意外,把牙齿给磕碎了、松了,导致牙齿无法保留。
如果孩子乳牙缺失了,两侧的牙齿就会向缺牙处移动,导致恒牙萌出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位置容纳新出的恒牙。所以,一旦出现乳牙缺失的情况,要及时去看牙,根据情况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如间隙保持器、义齿等,给恒牙萌出留出位置。
3.5岁+:乳牙地包天
地包天(下排牙包住上排牙)。这种牙齿情况一般在面容上比较明显,甚至在孩子一两岁时就可以发现这种情况。
引起孩子地包天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遗传、也可能是由于龋病、咬合干扰、长期平卧喂奶等不良习惯引起的。
“地包天”会限制孩子上颌骨正常发育,引起孩子的容貌改变,导致孩子牙齿与颌骨的错位。一旦发现孩子有地包天的现象,就要赶紧带孩子去看专业的正畸医生了。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予最佳治疗建议。
3.5岁+:偏颌
造成偏颌的因素有很多,有可能是遗传因素,(如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侧脸蛋略大,一侧略小)、也有可能是不良的咀嚼习惯引起的(如:经常吮指、伸舌、舔牙、咬唇等)。
孩子出现偏颌症状,可能会引发面部发育不对称,甚至有的孩子小小年纪颞颌关节会出现弹响,不能大张口等。
但不是所有偏颌看上去都很明显,有些症状轻的并不容易发现。
最好的办法就是每隔半年定期带孩子做口腔检查,能提前发现问题,减少隐患。
4岁+:上门牙前突/前牙开颌
很多孩子会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吐舌、吮指、咬嘴唇、咬玩具、衣物等。
如果让孩子长期这样,那么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动作,就容易导致上门牙前突或前牙开颌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牙齿矫正才能解决。
6岁+:张口呼吸引起的腺样体面容
有些长期鼻呼吸道不通畅病史,比如长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症状的孩子,会被动选择或习惯性的张口呼吸。
时间一长,唇肌由于松弛使上前牙唇侧失去正常的压力,两侧颊肌由于拉长而压迫牙弓,使之变窄,形成腭盖高拱,前牙外突、上颌牙弓前部狭窄畸形,慢慢就出现了“腺样体面容”,或者是总开唇露齿,前牙开颌,闭不上嘴。
万一孩子已经出现类似腺样体面容,(有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的情况,或者出现开颌问题),口腔医生在检查评估后通常也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去耳鼻喉专科进一步确诊和治疗,等孩子正常呼吸通道建立适合开展矫正工作时,再进行牙齿矫正。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否则,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就算是矫正了牙齿,也很容易复发。
6-8岁:替牙期地包天
有的孩子早期没有出现地包天,前门牙替换过程中,却出现地包天的情况,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
常见情况是:牙齿在不正常的位置关系下,新萌出的年轻恒牙每天反复多次受到咬合力的撞击,很多孩子没有疼痛感,但新出来的牙齿牙根尚未发育完全,这种力量极易造成新牙牙龈损伤。
牙龈边缘明显与旁边邻牙位置差距大,这其实是牙龈萎缩的一种表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甚至牙根吸收变短、牙槽骨遭到破坏,无法保留还没有完全长好的恒牙,矫正和治疗难度成倍增加的同时,矫正时间也更长。
6-12岁+:换牙期的多生牙
多生牙,顾名思义是指多余的牙齿,在两个大门牙中间最为常见。
多生牙的主要危害在于影响恒牙发育和牙齿排列,会造成牙齿间隙、拥挤、恒牙阻生、迟萌、早失等,也可能造成颌骨囊肿、牙根吸收等病变。
所以,孩子出现多生牙,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酌情拔除治疗。
实际上,我们通常说的儿童矫正,并不是单纯的指把孩子的牙齿排齐,更多的是指孩子的乳牙或替牙期间引导孩子阻断或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口腔习惯,帮助孩子的整体颌骨发育。所以,如果发现孩子牙齿与颌骨发育不良,需要进行引导时,及时找专业的正畸医生早日介入治疗哦~
我们尊重原创,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