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湖口腔科普|冬至南北食俗大不同 身体需进补 牙齿需呵护

冬至,又被称为“冬节”、“长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不仅标志着北半球进入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食俗,在古代民间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南方,吃汤圆是冬至的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意味着团圆、美满,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而在北方,冬至吃饺子寓意着消寒与团圆,有的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还有一些宝子,在冬至会选择吃羊肉。

然而,无论您在冬至吃什么?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口腔的健康。

冬至吃汤圆

无论是甜馅还是咸馅汤圆,汤圆都属于高糖分、高黏性的食物。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加剧口腔中的细菌繁殖,导致牙齿被细菌侵蚀,引起龋齿发生。因此,在享受美味汤圆的同时,要适量食用,并及时清理口腔中的糖分残留。

对于刚做了牙齿矫正或种植牙的宝子来说,汤圆黏性大,可能会黏在牙齿或种植体上造成不适或损坏;而且黏性大的食物不易咀嚼,容易黏在口腔中的“犄角旮旯”里,加重牙齿隐患,引发其他口腔问题。因此,在食用汤圆时要格外注意,避免对口腔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冬至吃饺子

饺子的馅料可谓是多种多样,但部分的馅料可能含有较多的油脂和调料。对于牙齿敏感或患有口腔疾病的宝子来说,过多的油脂或调料可能会刺激口腔导致不适。

对于刚拔牙或正在进行牙齿矫正的宝子来说,要注意咀嚼方式,避免因为用力过猛导致牙齿受损。

冬至吃羊肉

羊肉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寒冷的冬季适量食用羊肉有助于驱寒暖身、增强体质。因此,在这个时节,羊肉便会成为许多家庭的餐桌佳肴。然而,羊肉中含有的高蛋白和脂肪如果清洁不当,容易引起牙菌斑滋生,增加牙周病等风险。

而吃羊肉伴随的辛辣调料,可能刺激口腔黏膜,对于已经患有口腔溃疡的宝子来说,可能会加重病情。

因此,在吃羊肉后应及时清洁口腔,同时,避免过多的食用辛辣的羊肉并搭配绿茶、菊花茶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饮品,有助于保护口腔健康。

冬至时节,身体需要进补,牙齿也需要呵护。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通过合理的食用、护理及定期检查等方式,可以有效保护口腔健康。在冬至,愿您牙齿健康,微笑常伴左右。
我们尊重原创,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