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湖口腔科普|宝宝易患的奶瓶龋,家长别忽视

生活中,认真观察我们会发现很多宝宝在乳牙还没长齐全时,门牙就开始有些黑了。而这种现象多半是由奶瓶龋导致的。那什么是奶瓶龋?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宝宝预防奶瓶龋呢?

什么是奶瓶龋?

奶瓶龋又被称为:”哺乳龋“。是指宝宝长期依赖奶瓶喝奶导致的蛀牙。经常发生在上门牙靠近嘴唇附近的牙齿以及门牙与门牙之间的邻面龋。

常发生在2-4岁的宝宝身上,家长可以看见宝宝上门牙出现黑色龋齿斑块,严重时可能出现龋坏部位脱落现象。如果宝宝有含着奶瓶睡觉的习惯,就要特别注意。最长表现为门牙唇侧面及随着时间推移,会波及到尖牙,甚至后面的磨牙。

什么会导致宝宝奶瓶龋齿?

1.长期使用奶瓶喂养,奶瓶紧贴上颌乳前牙;

2.奶瓶内多喂牛奶、果汁等含糖量较高的液体;

3.宝宝长时间叼着奶瓶入睡,且没有清理口腔;

4.乳牙牙质薄,矿化程度低,表面结构不成熟,导致其抗龋力弱;

如何预防奶瓶龋?

1.不要长期使用奶瓶。

当宝宝能够自己喝水就应该锻炼孩子用水杯,改掉孩子依赖奶瓶的习惯。

2.及时漱口

当宝宝喝完奶后,及时用清水给宝宝漱口,保护宝宝的口腔卫生。

3.清洁奶垢

家长可以用纱布缠绕手指将宝宝牙齿上的奶垢擦干净,喂奶时间也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减少奶液浸泡牙齿的时间。

4.刷牙并定期检查

宝宝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应在饭后和睡前给宝宝刷牙,一天至少两次。3岁以下用清水,三岁以上六岁以下可以使用儿童牙膏,六岁以上可以使用含氟牙膏,并做好定期检查。

我们尊重原创,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